Bose 究竟如何成为“Sound by Bose”?
已发表: 2025-10-31很少有主流音频品牌能像 Bose 那样受到尊重。许多人认为,该品牌在音频领域的粉丝群体与苹果在科技领域的粉丝群体非常相似——那些使用 Bose 耳机或扬声器的人很难转而使用其他品牌。与 Apple 一样,Bose 的音频设备价格也非常高。 Bose 成功背后的秘诀据说是该品牌的易用性(只需将其从盒子中取出即可使用),最重要的是其非常独特的声音,或者正如许多人所说:“ Bose 的声音”。

Bose 标志性声音 - 难以定义,但却如此舒适和独特
许多音频专家都试图描述 Bose 音频特征的独特之处到底是什么,但从未出现过明确的答案。 Bose 的耳机和扬声器具有略带温暖、低音重音的声音,听起来丰富但又不会太尖锐。发烧友抱怨 Bose 的声音缺乏高音、宽广的声场以及其他优质耳机(尤其是 Sennheiser 的耳机)所无法获得的细节,但很少有普通音频用户不喜欢 Bose 的声音。
这就是为什么与其他音频品牌不同,Bose 并没有过多谈论其音频设备的技术规格——它没有透露其许多耳机的驱动器尺寸,没有提及其 ANC 的分贝级别,甚至没有给出其音频设备的频率范围。对于 Bose 来说,一切都与声音有关——那种柔和、温暖的声音,大多数人都觉得很容易迷失其中。是的,ANC 也非常好,但 Bose 甚至在 ANC 流行之前就已经拥有一批狂热的追随者,原因很简单——它的音频签名。是的,你必须为它支付高价,但成千上万的人很乐意这样做,这就是它的声誉。根本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获得它 - 您必须购买 Bose for Bose sound。直到最近,还是这样。
由 Bose 发出声音,但不在 Bose 设备上
最近,“Sound By Bose”字样开始出现在不带有 Bose 品牌的音频设备上。 2024 年 5 月,摩托罗拉率先在其 Moto Buds+ 上通过这些文字吸引了人们的注意。“Moto buds+ 带来了 Bose 在主动降噪和 EQ 调谐方面的独特专业知识,带来了令人惊叹的声音体验,”宣布其上市的新闻稿中写道。值得注意的是,这些 TWS 的售价为 7,999 卢比,几乎是 Bose TWS 官方价格的一半。
这不是一次性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推出了许多带有“Sound by Bose”标签的产品。其中一些最引人注目的是:
- Skullcandy方法360 TWS
 - Skullcandy方法540 TWS
 - 倍思 Inspire XH1 耳机
 - 倍思 Inspire XP1 TWS
 - 倍思 Inspire XC1 夹式耳机
 - Moto Buds Loop TWS 耳机
 - 噪音大师 TWS 耳机
 - 噪音大师 Buds Max 耳机
 - Redmi K90 Pro Max 智能手机
 
虽然与 Bose 合作的所有品牌都已享有盛誉,但值得注意的是,它们中没有一个(也许 Skullcandy 除外)以优质音质而闻名。此外,“Sound by Bose”提供的所有产品的价格都比 Bose 本身的同类产品低得多。


这次的合作似乎旨在让品牌能够为其产品增添高级感,同时不与 Bose 本身直接竞争。有点像一些手机品牌与传奇手机品牌的合作,手机的摄像头在不与品牌本身的摄像头竞争的情况下获得了高端吸引力。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样的合作可能会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优质品牌,从而对他们的“品牌价值”产生负面影响,但大多数品牌倾向于将其作为收入来源。
据我们所知,还有更多产品正在酝酿中。据我们的消息来源透露,据说更多品牌正在准备加入“Sound by Bose”潮流。 Bose 在这方面有一个合作伙伴和许可页面,尽管那里没有完整的列表,并且只显示了 Moto Buds+ 和 Lexie 助听器。
但“Sound by Bose”听起来像 Bose 吗?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所有这些带有“Sound by Bose”的非 Bose 设备听起来是否真的像 Bose 设备?陪审团对此还没有定论。虽然这些设备在市场上广受好评,但评论者很快指出,虽然它们的音频质量很好,但与 Bose 产品的音质还不太接近。当然,最大的原因是硬件上的差异——Bose 的设备在设计和优化时考虑了其标志性的声音,这对于其他设备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 Bose 并未参与其设计和制造的所有方面。
就我们自己而言,我们使用过 Moto Buds+、Noise Master Buds 和 Noise Master Buds Max,我们的体验好坏参半。虽然 Moto Buds+ 和 Noise Master Buds 的清晰度和总体音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它们的声音绝对不像我们从 Bose QuietComfort TWS 听到的那样,尽管它有一些阴影。另一方面,Noise Master Buds Max 确实能够提供与 Bose QC 耳机系列柔和、温暖的低音非常相似的音频。不,这不是经典的 Bose 体验,但考虑到 Noise Master Buds Max 的售价为 11,999 卢比,大约是 Bose QuietComfort 系列价格的一半,这令人印象深刻。
简而言之,虽然“Sound by Bose”并不总能保证与我们从 Bose 设备获得的声音相媲美,但它通常似乎确实提供了非常优质的音频。
上面写着“Sound by Bose”——我应该买吗?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Sound by Bose”设备的数量将会增加。 Redmi K90 Pro Max 搭载 Sound by Bose 的扬声器将首次出现在智能手机上,我们听说 Noise 和倍思可能会在未来几天发布搭载 Sound by Bose 的便携式扬声器。 Bose当然没有计划退出音频业务,将继续生产自己的TWS、耳机、扬声器、汽车音响系统等。但考虑到 Bose 设备真正的特别之处在于经典的 Bose 声音,人们是否应该考虑投资一款配备“Sound by Bose”的设备,即使该设备不是由 Bose 制造的?
嗯,答案实际上取决于两个因素:
您对 Bose 声音有多重视
你愿意投资多少钱
如果您不是 Bose 的铁杆粉丝,只是寻找高品质的声音,那么大多数“Sound by Bose”设备听起来就足够了。事实上,即使您想要最好的“主流”声音,配备“Sound by Bose”的设备也很有可能比同类产品中的其他设备听起来更好。
如果您正在寻找 Bose 声音但没有购买 Bose 设备的预算(或意愿),带有“Sound by Bose”的设备也是一个足够合理的选择。您不会获得真正的 Bose 声音,但根据您的选择,您将获得具有体面到浓郁 Bose 风味的声音。
但是,如果您确实不惜一切代价寻找经典的 Bose 声音,那么我们建议您选择 Bose 设备,因为它最有可能提供这种声音。其他耳机(例如 Noise Master Buds Max 耳机)接近典型的 Bose 声音,但稍显不足。这有点像在当地餐厅而不是在豪华的意大利餐馆制作意大利面——有些人可能坚持后者,但前者很多时候也很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