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沒有改變嗎?
已發表: 2025-11-01當 OnePlus 聯合創始人之一 Carl Pei 在 2021 年揭曉他的新計劃 Nothing 時,他表示他的目標是讓科技再次變得有趣。嗯,在 2025 年,他確實讓這件事變得非常有趣。幾乎四分之一的時間過去了,新聞裡就沒有什麼新聞了。這是否是該品牌攀登新的創意高度的標誌,還是孤注一擲地試圖留在新聞中,取決於你的觀點。但隨著Nothing最新產品Nothing Phone (3a) Lite的發布塵埃落定,我們很難迴避Nothing確實在某些方面發生了變化的結論。無論是好、壞、醜還是精緻,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一切,但這沒什麼不同。

如果這聽起來太戲劇化,請考慮一下這樣一個事實:2025 年初,該品牌的產品組合中共有五款手機(Phone 1、Phone 2、Phone 2a、Phone 2a Plus 和 CMF Phone)。到目前為止,它已在 2025 年發布了相同數量的手機 - Phone 3a、Phone 3a Pro、Phone 3、CMF Phone 2 Pro 以及現在的 Phone 3a Lite。更重要的是,截至2024年底,該品牌在CMF品牌下總共擁有3款TWS,2025年在一次活動中推出了三款CMF TWS,所有價格都接近。
到了 2025 年底,這個在 2024 年底之前一直致力於提供價格實惠的精湛技術的品牌突然擁有不少於四款可以安全地稱為高端設備的設備——Phone 3、Headphone 1、Ear (3) 和 Ear (Open)。在專注於 Pei 備受推崇的印度市場並且該品牌取得了驚人的增長(並且還與 IPL 團隊和領先電影明星合作)之後,該品牌顯然正在尋求擴大視野——其最後三款設備甚至還沒有在印度推出。
Nothing Phone (3a) Lite:新 Nothing 的標誌?
Phone (3a) Lite 在很多方面都封裝了新的 Nothing,它似乎試圖將商業妥協與智能創新結合起來。雖然其設計具有“Nothing”商標、仿透明背面和字形 UI,但其規格與幾個月前推出的 CMF Phone 2 Pro 非常相似,具有相似的顯示屏、處理器、主超廣角自拍相機組合、電池和充電速度。就連字形 UI 也從覆蓋手機背面的大部分 (1) 縮小為一個單獨的 LED,讓我們想起過去幾年黑莓手機的通知燈。當它在手機上配備 2 兆像素微距攝像頭時,它的許多追隨者也感到震驚,而這一功能過去曾被人們嘲笑。
但沒有什麼——雙關語——比手機上的軟件更能捕捉到品牌中出現的矛盾:乍一看,它具有同樣復古和整潔的外觀,這使它成為 Pixel 上最接近 Android 的產品,但仔細觀察發現它還預裝了一些第三方應用程序,結束了 Nothing 的非旗艦設備上乾淨的 Android 時代。有趣的是,它並沒有立即在印度推出,這個市場似乎是它量身定做的。
開始激進,中間奇怪,結束常規
諷刺的是,這一年的開端可能是Nothing 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設備——Phone (3a) Pro。儘管Nothing從一開始就以其手機的透明設計、字形用戶界面和簡潔的界面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但它帶來的任何變化實際上都沒有成為主要趨勢。 Phone (3a) Pro 改變了這一現狀,為一款中高端手機配備了非常好的長焦攝像頭,這一變化非常顯著,體現了貝聿銘的風格,而且溝通得很好,以至於市場上的其他玩家不得不效仿,而“是的,但它有長焦嗎”加入了那些不僅購買中端手機甚至高端手機的人的標準詢問清單。


然而,接下來的時期卻非常奇怪。該品牌試圖讓全世界相信,一款配備不對稱攝像頭設置和 Snapdragon 8s Gen 4 芯片的手機價值 799 美元。而這款採用透明設計、上面似乎刻有錄音帶的耳機價值 299 美元,儘管它開箱即用的聲音相當不穩定。然後尷尬的是,Flipkart 上 Phone (3) 的價格突然下降,一度低於上市價格的一半——這對於任何產品在上市後短時間內都不會出現的情況。就在撰寫本文時,其 Ear (Open) 耳塞的價格在印度不同商店的價格在 9,999 盧比和 17,999 盧比之間波動,由於某種原因,它在首次發布一年多後才推出。
我們需要在這裡強調,我們不知道是什麼推動了這些決定。事實上,考慮到 Pei 在 OnePlus 和 Nothing 方面的出色記錄,我們確信他和他的團隊知道他們在做什麼。這一切似乎與 2025 年之前的“讓科技再次變得有趣”格格不入。 “處理器不是很好,但看看相機”、 “我們無法控制零售商收取的價格”以及“出於控製成本的原因,我們必須包括第三方應用程序”是我們經常從其他品牌那裡聽到的一句話。
成長、拓展視野,還是只是對廣告感到滿意?

當然,所有這一切可能只是許多人所說的“增長”的一部分。不能指望一個品牌在其存在期間保持不變。嘿,蘋果一開始每年推出一款 iPhone,現在看看他們——2025 年發布了 5 款。至於更高的價格,一加和小米之類的公司不是也走了(吹響號角)“高端化”的道路嗎?沒有什麼是不做其他公司沒有做過或沒有做的事情。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嗯,實際上,這就是問題所在。沒有什麼是真正被認為是“另一家”科技公司的。事實上,其聯合創始人 Carl Pei 曾明確表示,其成立的目的是讓科技再次變得有趣。儘管該品牌的許多產品存在兩極分化的觀點,但毫無疑問它們改變了科技敘事。近年來,沒有什麼手機系列比其他手機系列更能吸引人們對設計和界面的關注,其旗艦產品 TWS 已經表明,您可以以低於 150 美元的價格接近優質音質和 ANC。在一個日益可預測的行業中看到一個品牌呼吸著新鮮空氣(或者是不同的氣味),真是令人失望。
仍然創新,但下一步是什麼?

公平地說,即使在這種變化中,Nothing 也沒有保留強大的創新能力。它確實嘗試為 CMF Phone 2 Pro 推出模組,CMF Buds 2 的音質非常棒,在 Ear (3) 外殼上添加麥克風的決定是如此開箱即用,而 CMF Headphones Pro 上輕鬆更換耳墊的能力是我們只在戴森和蘋果的高端耳機上看到的。雖然電話 (3) 和耳機 (1) 因其定價而受到批評,但兩者都被視為創新且絕非普通。
創新的火焰依然在Nothing中燃燒,但商業妥協的陰影卻在其周圍逐漸蔓延。 Carl Pei 將如何在 2026 年讓科技變得有趣和增加收入的目標之間平衡品牌,這將很好地定義該品牌的未來。誰知道呢,他可能會把這個品牌帶向一個全新的方向。在他之後,他就是OG Never Settle 的傢伙。
